中文 | English
当前位置: 班团风采

学生工作

班团风采

冬奥中燃烧的一粒小雪花——黄绮薇

来源:    编辑:陈曼   审核:周连景   发布日期:2022-03-26

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完美落幕,“双奥之城”北京再一次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中国记忆”。在这场惊艳的冰雪之约中,除了顽强拼搏的运动员,无数默默付出的冬奥志愿者以优质的服务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展现着中国文明友好形象。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志愿者,领略生命“小雪花”们的风采。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北京理工大学共选派548名师生承担冬奥会各项服务保障任务。其中,有257名志愿者在首钢滑雪大跳台、冬奥组委总部票务中心、国家体育场以及北京市区从事服务保障工作;291名媒体转播实习生参与冬奥会全球转播任务。

首钢滑雪大跳台志愿者主责高校就是北京理工大学。187名赛会志愿者在场馆内从事赛事服务、技术支持、颁奖礼仪和交通引导等服务保障工作,6名媒体转播实习生从事摄像辅助、评论员赛事服务等工作,56名城市志愿者在场馆外围承担指引服务和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小雪花·简历

黄绮薇,电子信息2020级硕士,媒体转播BTP档案管理员。

小雪花·自述

在冬奥出环隔离酒店中打出这段话的时候,我还是无法相信我亲历了这场梦幻般美好的赛事。这段美好,缘于学校组织的媒体转播BTP实习生征集活动,经过学校选拔,我幸运地获得了档案管理部门的培训资格来到冬奥主媒体中心接受了五天的培训。培训我们的都是身披几届甚至十几届奥运会战功的业界顶尖人士,他们也是北京冬奥会我们身边的给力同事,保障了我们部门完美稳定地运行。


培训乃至工作都是全英文环境,我们刚接触的时候非常不适应,特别是奥运会的工作人员都来自五湖四海,口音千变万化,特别是部门主管那一口纯正的希腊英语,常常让我们这些听惯了标准发音的学生头晕脑胀,不知所云。就这样,我们早9晚6地培训了5天,天天研究课程到半夜,经过了最终的笔试和面试,获得了最终的实习名额。

我的工作职责是视频记录,记录下正在直播的视频片段中出现的人物、动作、表情、相机角度、特殊事件和信息,方便全世界转播商的即时检索,我们也是除了现场观众外第一批看到视频直播的人员,由我们记录的精彩时刻将会通过转播商传遍整个世界。

由于这个工作时效性很高,我们必须提前到位做好准备,一直跟随比赛的进程,中途不允许离席,在比赛结束后还要做数个小时的赛后工作。所以我们常常在工作间内一坐就是6-7个小时,也经常工作到凌晨2点才能下班。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熟知比赛规则和参赛运动员,这样才能准确描述画面中出现的运动员是谁,做了什么动作或者犯了什么规,为此我们也下了大功夫在学习比赛规则上面。

在主媒体中心有一张巨大的8K大屏幕,冬奥开幕式当天,整个主媒体中心的工作人员携饮料啤酒零食纷纷入场,来到大屏幕前席地而坐一起观看开幕式。我们仿佛置身鸟巢场内,为了每一次升旗起立行礼,也为每一个国家的入场运动员鼓掌欢呼。当中国运动员入场时,我们全场都沸腾了,大家齐声为中国运动健儿们欢呼,那时面对世界各国的媒体工作者们,我由衷地感受到了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场内外国媒体的镜头也纷纷对准了我们,记录下了这一动人瞬间。

30余天的冬奥旅程转瞬即逝,我从培训时的拘谨害羞到最后和同事打成一片,感受到的成长真的是飞快。置身于国际化的,只允许用英语交流的环境,我的口语和交际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部门轻松有爱的职场氛围和同事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不断地感染我,使我也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工作内容,研究如何提升工作效率。因此我的工作也是一天比一天好的,一位同事每天都要问我今天工作怎么样,我经常满怀自信地告诉他:Better than yesterday。

08年跟着电视机里唱起《北京欢迎你》时,我从来没有想过14年后能亲自见证北京双奥之城的诞生,我对这一切充满感恩。在冬奥的背后,我了解到了运动员们各种种默默努力和辛勤付出,更看见了台前幕后无数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当国歌在奥运赛场时响起时,我深深地为我是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在冬奥工作,我收获了提升的能力和开阔的眼界,这其中每一个日夜我都会铭记在心,它们将会激励我在往后的日子里以更高的标准和更专业的态度来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