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校以“三全育人”先进典型评选为基础,于6月13日启动开展了2023年“懋恂育人奖”评选表彰工作。
为营造良好典型选树氛围,充分发挥典型榜样辐射带动作用,现以2021年“三全育人”先进典型为主体,推出教师先进典型专题报道。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让我们共同走近他们的育人故事......
个人简介
1972年10月出生,生命学院高级实验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实验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农林废弃资源深度利用、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绿色制备和功能、生物分离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曾获得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荣获全国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和北京市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优秀称号。负责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发表多篇论文,获授权专利9项,担任中国生物医药工业协会SOD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药物质量分析与过程控制分会理事等社会兼职。
做红色传承的践行者
北京理工大学具有矢志报国的红色基因,经过80多年的传承,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国家领导者、建设者和接班人。上世纪90年代初,刚刚更名三年的北理工正处于一个发展的新阶段。来自辽南农村的孙立权切身感受到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光荣传统,暗自庆幸学校与自己的理想高度契合。有幸走进北京理工大学,“京工人”不但伴随着他求学历程中的自豪和骄傲,而且一直成为他身上的“标签”。徐特立先生的“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充分体现在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京工人”孙立权的身上。
重视政治素养提高,做红色精神的传承者
从高中阶段就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孙立权,一直牢记入党时的初心和誓言。大学期间,他有幸接触到了我校的老一辈优秀教师们,周发岐、朱鹤孙、陈博仁、欧育湘、于永忠等老先生,从他们身上充分感受到了为国防科技奉献的情结,培育了自己“爱党、爱国、爱校”的情怀,树立了时刻践行共产党员义务的人生观、价值观。经过北理工的多年洗礼,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一直默默地践行着红色基因的传承。
毕业后,他积极投身教育事业,无论是在校内工作还是到地方挂职,无论是校内的课堂学习还是国外的实验室做研究,踏实肯干的“京工人”孙立权老师都获得了高度的赞扬和殷实的口碑。
作为教师的孙立权从不放松个人政治素养的提高,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紧跟党中央的步伐,积极学习党的基础理论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国家教育大政方针,做好为群众服务工作,30年来一直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引领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积极为党组织推荐优秀的人才。向“德高望重”的大先生们学习,注重高水平师德师风养成,积极引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时刻践行“四有”好老师的准则,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由于多年学生干部的经历和怀着“为人民服务”的入党初心,无论作为辅导员、班主任、学育导师,还是专业课教师和硕士生导师,他都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他总是希望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把从老先生们身上学到的一点一滴传递给学生。他关心学生成长,从学业、生活、就业、家庭等多方面无微不至地指导、提醒和帮助他们。
▲课堂教学风采
提升实践教学队伍,做教学改革的带头者
孙立权老师承担了多门实验实践课程,充分认识实验实践课程在理工科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非常重视通过教学实践育人。他仔细分析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带领实验中心的教辅人员,积极开动脑筋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从岗位职责和年终考核等角度切入,并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加强实验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
他十分注意在和学生接触过程中,辅导实验技能的同时,结合仪器设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等有针对性地准备相关内容开展思政教育。他带领年轻教师积极备课,帮助年轻教师突破困难,让实验系列教师自信地站上讲台,调动了实验系列教师多样性教学,拓宽他们的授课渠道,让大家全心地参与实验课程教学。他提倡实验岗位教师更加注重自身能力培养,参与实验室研究项目等教学教改工作,奠定了实验中心的教学实践育人的目标基础。
实验教学中心营造了积极参与实践育人的氛围,孙立权带领中心教师进一步改革在实验教学中实践育人的内容。结合实验指导和实验准备过程与学生可以密切交流的特点,潜移默化中突出我国的生物科学类产出的重大成果和老科学家的作用,引导学生对于我国生命科学发展历史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对于我国成就和科学家的认可。同时,他给实验教师提供更多的参与实践育人的机会,积极鼓励中心教师参与学校的“三全育人”工作,有针对性地调整工作内容,鼓励年轻教师承担班主任、学育导师等工作,他积极与中心教师研讨,争取机会参与到开放实验和选修实验课程开设等工作。
▲孙立权老师指导学生实验
他带头申报实验教学教改、实验室研究项目、实验选修课和开放实验等,承担了本科生导师、学育导师和大创项目指导等工作。鼓励大家积极参加“创新人才”培养,组织学生申报大创项目,实现了从无到有,在课程内容改革中注重思政教育的结合,修订了近20项实验项目指导。实验课程教学中,既注意基础技能的培养,也结合我国的生物技术进步,为学生讲授我国生物科技发展的历史和事例,做到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思想与技能并重,培养了学生的自豪感和家国情怀,他指导学生获得多项各级竞赛的奖项。
夯实科研实践基础,做真心实意的引导者
孙立权作为硕士生导师也一直重视在科研实践中培养人,保证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的同时,也注重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结合科研项目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农林业的发展,学习国家关于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变化,掌握可应用于可持续发展社会建设的技能,围绕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再生,做好相关科研实践工作。
孙立权老师重视和学生的日常交流,只要不出差,就会出现在实验室,和学生一起做实验,讨论实验结果和研究进展,结合我国相关领域发展现状,与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让学生对国家的重大成果和技术发展有深刻的了解,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日后的科研工作开展,也慢慢让学生在科研实践中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孙立权老师给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对于国内本领域有代表性的会议,每名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参加一次。除了学术交流机会,他还提供了解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机会。比如,带研究生参加方山科技扶贫,让学生参加扶贫科研实践,并从中提炼科研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在实践中学生真切地认识国家发展的现状,了解我国工农业的发展进程中的一些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和进一步通过科研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掌握知识的力量和作用,以及可以为创造美好生活提供的助力。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授权9项,实现了在科研实践中锻炼,个人素养提升和科研成果产出双收获。指导的学生获得学校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打造公共平台阵地,做有格局的服务者
孙立权老师负责生物与医学工程公共科研平台的管理工作,重视平台学习阵地的建设。立足校级公共平台的建设标准,积极发挥平台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支撑作用。在日常平台管理中,更注重与人才培养的育人实践结合。他经常利用各种机会,给在平台进行科研工作的青年教师和学生们介绍学校历史变迁和身边的有贡献的科学家。
他多方寻求帮助创造条件,通过开办“生命科学讲堂”和“生物与医学工程技术讲座”等系列讲座等,引进多家企业进行合作,扩大公共平台的宣传和影响;通过与企业合作建设联合实验室等方式,了解生命科学发展前沿和增加仪器设备的来源,为科研工作提供最大便利,帮助青年教师和学生提高实验技能和个人综合素质,尤其选择德才兼备的老师和致力于国产仪器设备水平提高的企业参与到这些活动。他鼓励平台管理技术人员与外界多交流,提高技术水平和丰富仪器管理经验,提高平台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在平台管理中,他本身重视与同行交流,也深入思考和积极总结经验,撰写相关论文,并获得了同行的赞赏,实现了高水平平台建设,还获得了北京市高教学会物资分会的征文一等奖一项和三等奖两项等荣誉。
▲孙立权老师与合作企业交流
孙立权老师在“三全育人”工作中,一贯以“大先生”们为表率,响应学校号召身体力行,躬身垂范,时刻牢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履行着一名党员教师的职责和义务。
编后语
以教为先、潜心育人。希望广大教师向身边榜样学习、向先进典型看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教师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勇担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立德树人的扎实行动,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附页: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