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当前位置: 班团风采

学生工作

班团风采

刘思宇——面向未来,用科技与大脑对话

来源:    编辑:陈曼   审核:周连景   发布日期:2021-12-10

【编者按】“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青年有理想,国家才能有希望;青年有信念,民族理想才能实现。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特开展“百年奋进新征程,勇做时代新青年”系列学生访谈,选树优秀典型,发挥榜样力量,讲述逐梦路上拼搏努力,本期走近生命学院优秀学生刘思宇,深入了解他在学校生活中的故事。




       他潜心科研,完成多篇论文(SCI、EI、核心期刊),申请10余项专利(2项已授权)和两项软件著作权(已授权);他积极参与各项竞赛,获得2项国际级、13项国家级和20余项省市级奖项,其参与的项目被央视在内的多家媒体报道,受到了联合国计划开发署驻华代表白雅婷女士的高度赞扬;他本硕博均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多次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北京市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他就是生命学院2021级博士刘思宇。


兴趣决定方向 情怀坚定道路



       本科四年级,刘思宇同学加入闫天翼教授的团队并参与了北京市科委的重点研发计划-人类意图识别系统。在闫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项目进程中,刘思宇学习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并被激发出继续探索脑基础科学的兴趣。闫天翼教授研究方向中的脑机接口技术被美国军方DARPA列为重点发展技术,位列美国14个禁运的“卡脖子”技术,不仅是失能患者的福音,还具有极大的科技战略意义。

       结合兴趣与其战略意义,刘思宇在结束了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后,他选择了继续跟随闫天翼教授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为国人健康和科技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稳扎稳打做科研 风风火火打竞赛



       进入实验室后,得益于实验室快乐、团结、执着、坚强的文化理念,刘思宇沉下心,稳住气,积极向师兄,师姐们请教积累实验经验,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顺利完成了实验项目,做出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并将相关成果发表在EI期刊,核心期刊上。

       文章发表后,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加强产学研结合,他带领团队在学校老师、创新科技园老师和其他技术人员的指导帮助下先后参加了挑战杯、“互联网+“等一系列创新创业竞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他们与多家三甲医院进行合作,进行产学研转化;与3所教育机构合作研发脑机接口课程;与3家医疗机构合作研发医疗康复设备。团队研发的脑控机器人设备为脑疾病和失能患者提供了一个自由生活的可能。


科研与实践并举 培育创新能力



       刘思宇在本科,硕士,博士期间均担任班长一职,为同学积极传达学校信息,帮助同学解决问题,一直是同学们心中的好榜样,他积极带动班级建设,组织同学们更好地参与到学习科研中去。

       作为一名学生,刘思宇不仅仅要参加各种比赛,还需要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认真学习,现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谈及如何平衡科研和比赛,刘思宇坦言到没有平衡一词,比赛和科研有很多共通点,科研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竞赛可以展现成果,面向大众,而竞赛答辩中遇到的提问会给科研提供研究思路,指明实际需求,进一步指导科研,二者相辅相成,所以他会压缩自己的空余时间,将有限的精力尽可能地集中在科研和竞赛上以平衡两者。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寄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相信在未来,刘思宇所在的青年创业团队必将能在创新创业的实践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做出能够改变世界的产品,创建一个能够造福人民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