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工作

学生工作

团学工作

溯方山清波验生态 立人才高地探科芯——生命学院2025山西方山生态科考实践行系列报道四

编辑:陈曼   审核:常非   发布日期:2025-09-01

前言: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八十载风雨兼程,铭刻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史诗。那段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早已化作精神灯塔,照亮新时代前行的方向。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北理工青年肩负时代使命,以脚步致敬信仰、以实践传承精神,用实际行动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生命学院面向全校师生发起生态科考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子在行走中触摸中国脉搏,在调研中读懂时代命题,用青春智慧投身美丽中国建设。

81日,绿水青山 红色方山"科考团在山西省方山县的实践之旅步入收官之日。一场凝聚智慧、共话发展的生态振兴主题座谈会,以三日实地调研成果为基,共商发展大计,为北理工十年帮扶注入新动能。一次深入产业腹地、触摸发展脉搏的实地考察,为这段充实而深刻的方山行,落下了饱含收获与期许的句点。

1.共话生态振兴,擘画青山蓝图



上午九时,北理工-方山县生态振兴主题座谈会在县政府办公楼二层会议室举办。方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呼鹏燕、北理工派驻方山县挂职副县长欧阳哲、北理工派驻胡堡村第一书记陈飞以及县农业农村局、环保局、卫健局、人社局、水利局、圪洞镇卫生院等各部门相关领导参加了座谈会,与孙剑教授带队的北理工生命学院生态科考团共话方山县生态振兴发展图景。

01

齐聚一堂,叙情谊话发展

首先,呼鹏燕副县长深情回顾了北理工多年倾情帮扶的累累硕果,细数方山在生态资源、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显著进步,亦坦诚道出人才引育与优质医疗资源供给等现实挑战。



生命学院孙剑教授首先对方山县政府的大力支持表达诚挚感谢。他表示,北理工同仁十年来在方山扎根奉献的成果令人深受触动,生命学院更感肩负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责任,最后强调方山是师生践行两山理念的沃土,期待双方聚焦痛点问题,共寻解题良方,擘画发展新篇。



02

畅所欲言,剖难题求良策

思想的火花在坦诚交流中迸发。农业农村局参会领导提出农业地膜回收是当前最棘手的环保难题,亟待技术破局;人社局领导深入剖析了人才引凤难栖的深层症结,并创新提议将方山作为科研实践的活样本,通过学术影响力提升其吸引力;水利局领导则着重强调了防洪安全、水资源集约利用,特别是农村污水处理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环保局与卫健局领导也分别分享了守护绿水青山的卓然成效与医疗教育领域亟待补齐的短板;圪洞镇卫生院参会领导在肯定远程诊疗成效之余,道出职业病体检中心医疗设备缺失的问题。他们共同描绘了方山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图谱。







实践团团长尹豪明介绍了生命学院生态科考团二十年来的创立初心与坚实足迹,展现北理工师生守护绿水青山的恒久担当;山西籍队员陈冉、王嘉敏表达了返乡实践倍感亲切,愿为桑梓贡献力量的真挚情怀;杨梦晓、邱洁也结合调研体会,纷纷就生态保护与产业协同提出建议,对方山未来的发展表达期待。





03

妙思汇聚,启新途谋共赢

深入的探讨激发了创新灵感。呼鹏燕副县长深受启发,提出依托方山得天独厚的生态本底,共建吕梁生态标本采集与研学基地的构想,展望其未来成为融合科研探索与教育实践的活力平台。

孙剑教授对此深表赞同,认为方山是生态研究的天然宝库,提议未来生命学院可以在方山举办生态主题高端论坛,汇聚八方智慧。



实践团成员陈冉积极献策,针对医疗设备缺口,建议深化拓展京沪优质医院医联体合作、联动公益组织春雨医生;教育帮扶方面,提出携手成都林荫公益开拓学子视野,探讨与全球领先企业海克斯康共建特色职业教育班级。



欧阳哲副县长在总结讲话中,特别补充提出深化与北理工附属医院合作的构想,期待为方山引入更强劲的医疗支撑。他向第二次奔赴方山的生命学院师生致以诚挚谢意,并强调期待以此次座谈为契机,与生命学院在生态振兴、人才交流、科研攻关、健康医疗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并高度肯定座谈会凝聚的创新思路,坚信今日共绘的蓝图必将化为惠泽方山的丰硕成果,校地合作之路必将行稳致远。



2.探访产业新貌,品读特色风情





实践队合影

座谈会后,暖阳相伴,欧阳副县长亲自引领实践团走进方山特色产业的生动现场。

酒香氤氲,品鉴匠心传承

实践团首站走进老传统酒业有限公司。师生们沉浸于氤氲的酒香之中,近距离领略了方山传统酿酒技艺的匠心独运,并品鉴了醇厚绵长、承载着地方风物精华的佳酿,感受方山特色产业的深厚底蕴。









沙棘生金,擘画科技兴农

带着对特色产业的探索热情,实践团转赴野林丹沙棘厂。在这里,师生们深入调研沙棘精深加工的蓬勃链条,品尝了酸甜可口、营养丰富的沙棘果浆。

尤为关键的是,实践队收集了沙棘叶样本,这些来自吕梁山的绿色宝藏将被带回实验室,开启其成分分析与潜在价值的科研探索之旅,为方山沙棘产业的科技赋能与价值提升播下希望的种子。







3.问道北武当山,夯实科研根基

午后,实践团奔赴钟灵毓秀的北武当山。在苍翠掩映、流水潺潺间,紧扣生态调研主题,师生们严谨规范地采集了土壤与水样。这一掬泥土、一瓶清泉,承载着方山生态环境的本底密码,将成为后续科学评估与深度研究的坚实基石。







合影留念



当座谈会碰撞出承诺的回响,当采样瓶盛满北武当的晚霞,这场跨越四天的奔赴迎来终章。从庞泉沟的第一瓶水样,到县长会议室里的共话发展——方山的沟壑记得我们俯身采样的剪影,记得座谈会上迸发的思想星火,更将见证所有誓言在时光中抽枝展叶。

因为我们深知:每一次数据分析,都在为方山生态画像;每一条政策建议,都在为乡村振兴铺路;每一份校企协议,都在续写北理-方山的十年情谊。

方山,再见而非告别

当秋日来临,北理工实验室

将亮起分析仪器的微光

当冬雪覆山,远程诊疗平台

将跨越千里传递温暖

当春风吹过,沙棘新叶中

将萌发产学研融合的嫩芽

——

才是我们写给方山最深情的再见


·END·


团队成员 | 尹豪明 陈冉 邱洁

杨梦晓 王嘉敏

指导老师 | 孙剑 郭惠芝 赵东旭 陈曼

审核 | 常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