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八十载风雨兼程,铭刻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史诗。那段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早已化作精神灯塔,照亮新时代前行的方向。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北理工青年肩负时代使命,以脚步致敬信仰、以实践传承精神,用实际行动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生命学院面向全校师生发起“生态科考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子在行走中触摸中国脉搏,在调研中读懂时代命题,用青春智慧投身美丽中国建设。
从工作站到田间地头,从生产线到生态前沿。7月31日,“绿水青山 红色方山”生态科考团开启第三日征程,深度聚焦北理工科技赋能方山产业振兴,同步开展系统性生态环境监测,以青年智慧浇灌乡土发展,用科学数据守护绿水青山。
1.企业篇:
科技赋能产业,智慧激活乡村
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北理工方山县科技人才工作站
实践队今日的产业探访之旅,始于北理工方山县科技人才工作站。在陈书记的全程引导与细致讲解下,实践队伍不仅深入了解了北理工多年来在方山倾注的心血与具体贡献(如技术帮扶、资源对接支持本地企业成长),更清晰地看到了科技与人才如何精准滴灌方山的特色产业沃土,为今日的深度探访奠定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01
晋宝农业:玉米产业的“金色变革”
我们首站抵达晋宝农业公司(玉米加工厂)。在负责人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厂房内的机器,了解玉米生产线,体悟到一粒粒方山玉米经历着从田间到产品的华丽蜕变。
讲解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北理工在方山支持本地企业的具体案例与成效,更深度剖析了方山县作为重要玉米产区的产业优势、发展潜力以及北理工在其中提供的科技与智力支持。这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工作站是连接高校资源与地方产业需求的关键枢纽。
最直观的感受来自于舌尖。我们有幸品尝了晋宝农业生产的玉米,颗粒饱满,一口咬下去,汁水丰盈,口感软糯香甜。这不仅是对当地玉米种植的认可,更是对工厂现代化加工工艺锁住营养与美味的生动诠释。
在随后与负责人的座谈中,孙老师和队员们结合所学,积极为工厂未来发展献策。针对玉米芯、玉米秸秆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问题,大家提出了资源化、高值化的思路建议,探讨循环农业的新可能,展现了北理学子的创新思维与社会责任感。
02
油大帅:飘香油脂的品牌之路
午后,我们走进方山县峪口镇圪针湾村的山西油大帅食品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以其热情与专业,带领我们参观了现代化的生产线与琳琅满目的产品。
参观中,负责人向我们生动阐释了油大帅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引进自动化设备,建成融合压榨、水代及超临界萃取工艺的6条现代化生产线,奠定了清澈透亮、香味醇厚产品品质的基石;依托“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严控方山本地优质油料来源,实现惠农与品质双赢;包装巧妙结合地方文化与现代设计,显著提升品牌形象与市场吸引力。
与负责人的座谈中,队员们聚焦市场拓展,为企业销售痛点建言献策。打造企业家个人IP、深化与超市合作等新颖且务实的建议被重点提出,旨在助力本土优质食用油品牌突破市场瓶颈,拓宽销路,实现品牌价值的提升。
2.采样篇:
立体生态监测网络
方山县暑期实践
实践队今日的“生态足迹”遍布方山多样化的环境,采样工作紧张而高效。五次水样贯穿流域命脉,三次土样解码土地健康。
沃土溯源
玉米地土壤采样:在晋宝农业的玉米种植基地,队员们深入田间,采集了宝贵的土壤样本,为后续分析当地农田土壤状况、评估玉米生长环境奠定基础。
生态园土壤采样:在峪口镇生态园,队员们对豆角种植大棚进行了土壤样本采集,关注设施农业的土壤特性。同时,对水稻田的水土环境进行了综合采样(水样+土样),探究当地湿地生态农业模式。
碧水追踪
北川河干流及支流水样:实践队沿北川河系统作业,不仅在玉米地附近的主河道采集了水样,更专程前往刘家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苍鹭栖息地,在其依赖的北川河支流进行了关键水样采集,关注水源地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横泉水库水样(复测):继昨日首次采样后,今日在负责人带领下,我们再次对横泉水库进行了水样采集。重复采样旨在获取更可靠的数据,监测水库水质的动态变化,评估其作为重要水源地的稳定性。
生态园湖水样及藻类样本:在峪口镇生态园,队员们对园区内的湖泊进行了水样采集,并特别采集了附着于水表的藻类生物样本,用以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及水生生态系统健康。
3.实践总结:
双脚沾泥 双肩担责
方山县暑期实践
三日耕耘淬炼三重境界:知产业之需,懂生态之本,明青年之责。
探企献智助振兴
深入晋宝农业、油大帅两家代表性企业,我们见证了北理工科技人才工作站的服务成效,理解了方山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并以青年智慧贡献了“北理方案”。
采样筑基绘生态
系统性的五次水样、三次土样及藻类样本采集,覆盖农田、河流、水库、湖泊、湿地等多种生境,构建起方山生态环境的初步“数据库”,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绿水青山的守护之心。
政学对话谋发展
实践队在峪口镇生态园,与方山县欧阳县长进行亲切会面与深入交流。首先务实商讨后续座谈会事宜,确保成果转化有效对接地方需求。
在共游生态园的过程中,围绕方山县整体发展规划、生态保护与产业协同、乡村振兴创新路径等核心议题,展开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县长对青年学子的重视与期望,为实践注入了更宏阔的视野和更深沉的责任感。
当玉米在智能生产线蜕变成金,当采样瓶盛满方山的生态密码,我们读懂了一所大学与一方水土的十年深情。从苍鹭栖息的河岸到生态园区,从人才工作站到飘香的油厂,“红色方山”的基因里,正奔腾着科技赋能与青春力量的激流。北理工师生将持续躬耕,在黄土地写下生态振兴的最美注脚!
·END·
团队成员 | 尹豪明 陈冉 邱洁
杨梦晓 王嘉敏
指导老师 | 孙剑 郭惠芝 赵东旭 陈曼
审核 | 常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