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当前位置: 学院新闻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张莹课题组顺利完成在轨微生物实验

--再次搭载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开展新一轮在轨微生物研究

来源:    编辑:肖雯   审核:常非   发布日期:2024-11-18

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张莹课题组承研的空间微生物科研项目顺利完成在轨实验。2024年11月15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张莹作为项目负责人承研的科研项目研制的载荷搭载天舟八号第四次进驻中国空间站开展新一轮空间微生物学研究。

11月4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于东风着陆场,舱内环境样品货包和主研微生物纤维素降解的培养芯片货包也随之返回。生命学院张莹课题组成员第一时间赶赴着陆场,完成了下行样品的回收工作。此次在轨科研任务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方面,开展空间站舱内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这项任务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前期张莹课题组多次采集空间站相关环境样品,持续监测空间站舱内微生物的演替规律。另一方面,利用北京理工大学自主研发的微生物培养芯片载荷,开展在轨微生物对纤维素的降解研究。

研究微生物在轨对纤维素降解能力的培养芯片于2024年1月17日搭载“天舟七号”货运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课题组的师生团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实验进程进行了全程连续性监控。在航天员的密切协作下,课题组完成了多次天地协同操作,确保了在轨试验的顺利完成。随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顺利返回,舱内样品采集货包和培养芯片货包也一同抵达地面。样品在第一时间被送往地面实验室,经过初步鉴定,芯片的结构及其内部微生物活性状态均保持完好。此次实验的成功将为深入理解空间微生物的演替规律、追溯微生物污染,以及制定空间站内微生物防控策略提供宝贵的科学依据。

2024年11月15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并与中国空间站顺利对接。在这次任务中,搭载的2块空间微生物检测芯片和1块高通量空间微生物培养芯片成功进入空间站,开启了新一轮的在轨微生物研究。此次研究将专注于两个关键领域:一是研究空间微生物的快速精准检测技术;二是探究空间微生物的代谢机制以及空间生物被膜的形成特性。这些研究成果预计将为我国空间站微生物风险的防控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保障航天员的健康和空间站的安全运行。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张莹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空间微生物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以及国家载人航天领域的多个项目。课题组的研究覆盖了空间微生物生态、检测、腐蚀和代谢等多个方面,在空间站在轨飞行期间,全面分析了空间站早期在轨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演替规律,为制定中国空间站的微生物安全防控策略和构建防控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并获得了空间站项目办及航技项目办的高度认可。在过去五年中,课题组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空间微生物领域的权威期刊上发表了17篇学术论文,并以第一专利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