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桃李春风,师恩难忘。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特开展“百年奋进新征程,芬芳桃李沐春风”系列教师访谈,讲述师之德、学之道。本期走近生命学院优秀青年教师马宏,深入了解她在春风化雨中立德树人的故事。
尊师重教 感怀师恩
马宏,博士,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空间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教授。在科研育才与教学育人两方面表现突出,先后获市校级教育教学奖励7次,主参编《生命科学原理与技术》等教材4部,2020年主讲的《生命科学基础》课程斩获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为研究生讲授5门课程,五年总计160学时(99人次)。研究方向为空间生物与医学工程,是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特色学科,多次在国际空间站和中国载人航天重大工程领域开创先河,近5年主持国家级/ 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文章 50 篇,其中 SCI 论文29篇(顶级期刊7 篇),EI 论文11篇。研究成果2013、2015、2017、2019连续4次写入《中国空间科学国家报告》,在航天医学生物效应及防护领域扩大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国际影响力,完整指导培养研究生14人,为航天医学事业培养了一支能战斗的后备军。
循循善诱 因材施教
作为一名授课教师,马宏老师承担了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包括应用生物信息学、医学生理病理以及医学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马宏老师提出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对于本科生,需要在大学的教学过程中,让同学们改变应试思维,构建系统连贯的知识体系。马宏老师谈到,一些刚入大学的本科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会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这时老师们就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同学们形成完整的逻辑思路,注重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以及章节间的关系层次。
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马宏老师指出在研究生教学中她更侧重同学们科研思维的培养以及科研习惯的养成。作为一名研究生,需要具备在知识的逻辑结构中发现更多科学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方面需要给同学们传授专业知识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需要增加与同学们的互动,结合自身科研实践经历让同学们有更深入的思考。是教书也是育人,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则是教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马宏老师始终坚持言传身教,搭建起与学生间的沟通桥梁。
深入研究 拓展视野
当谈到一些低年级同学对专业选择的迷茫,马宏老师表示,同学们在做选择时,无可避免的会受到社会舆论和一些家长的干扰,但是需要真正的在了解一门学科后慎重的做决定,鼓励同学们选择真正感兴趣的方向。
谈到生物医学工程的吸引力所在,马宏老师表示,生物医学工程能给大家提供广阔的平台,无论你是对生物芯片技术、仿生机器人、航天生物、医疗器械感兴趣,或者是对医疗大数据分析、医学影像、希望有深入的了解,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施展自己的一方天地。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存在的特殊意义,重要的是科研实践中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进而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同时,马宏老师鼓励同学们加强深入研究,因为随着知识和科研的积累,视野和眼界也会随之拓宽,视野决定着我们的幸福感,只有拓宽视野才能享受美丽的星空。
科研实践 提升自我
谈到如何让本科生更好的接触科研,融入科研。马宏老师鼓励同学们提早进入实验室,亲身参与科研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她表示自己曾带队校级大创或是国际基因工程机器比赛(iGEM)时,能明显看到同学们的个人能力得到极大锻炼,无论是科学问题的学术表述还是逻辑思路的清晰表达,整体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同时马宏老师表示,作为一名教师,她也会考虑到当前疫情下的大环境,希望能创造一些切实可行的科研项目。
而对于研究生,马宏老师也鼓励大家参加一些系统的科研实践项目,积极寻找锻炼自己的机会。同时不仅要注重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注意科学逻辑思维的输出,撰写自己的科研成果。面对科研中遇到的瓶颈和困难,希望大家能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理性地对科研过程中的细节进行分析和判断,经过学习和钻研最终解决问题。
亦师亦友 相互学习
马宏老师用亦师亦友来总结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她表示和学生相处时会始终保持换位思考的态度,不会以一个老师的角色命令要求学生,而是相互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在学生们眼中,马宏老师也非常和蔼可亲,她总是能够设身处地的站在同学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以一个过来人给出真诚的建议。
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对于研究生的培养,马宏老师希望学生能够具备积极主动性,在科研问题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正反馈的循环,保持互动,这样一来,学生能在科研上取得成果,老师也能有所收获。同时,希望学生们能够具备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学问的学习观念,在探索科研时脚踏实地,稳扎稳打的进行。此外,马宏老师也强调了科研过程中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不提倡一个人单打独斗埋头苦干,而是积极主动的了解周边同学们的课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寄语
抬头仰望星空,目标要高远,低头脚踏实地,不忘初心,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优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