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学术交流,应生命学院霍毅欣教授邀请,中科院微生物所崔颖璐研究员于11月28日带来了题为《计算机蛋白质设计与酶催化》的学术报告。报告由霍毅欣教授主持,近40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报告。
崔颖璐研究员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人工智能的微生物催化元件挖掘、机理解析、酶工程改造等。近年来,酶促解聚回收PET已成为塑料循环经济中解决PET塑料污染危机的首要选择。崔研究员团队采用人工智能策略来重新设计PET水解酶,对来自细菌HR29的水解酶BhrPETase进行智能塑造,重设计的变体TurboPETase在8小时内实现了高底物负载量(200 g kg-1)PET废弃物的完全解聚,解聚效率显著超越目前国际报道的高效PET解聚酶,显示出 TurboPETase 在PET废弃物循环利用中的巨大潜力。该团队将蛋白质计算机设计的前沿方法引入非天然多聚物的生物降解研究中,促进了PET等塑料高分子的循环经济发展,在推动工业级废弃PET塑料的完全解聚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为进一步促进其他聚酯类生物降解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新方案。
崔颖璐研究员的报告主题新颖,激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参与师生热情高涨,与其进行了热烈的学术讨论。其研究为迈向智能生物制造带来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同时也为学院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带来了启发,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学科的交叉融合。
报告人简介:
崔颖璐研究员主要致力于生物催化相关的酶工程改造工作,目前在Nat. Catal.、ACS Catal.等国际主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期刊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获中国微生物学会酶工程专业委员会“青年酶工程学家奖”荣誉,科研成果获2022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目前担任中国毒理学会计算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委会-青年学者工作委员会委员,GrecnCarbon期刊青年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