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当前位置: 学院新闻

生命学院举办“青渔工坊”学育导师专题工作沙龙

来源:    编辑:陈曼   审核:常非   发布日期:2025-04-01

2025年3月26日,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于5号楼712会议室成功召开学育导师专题交流会。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郭惠芝主持,党委书记常非出席会议,部分学育导师与会。本次会议聚焦学业督导、育人机制创新与未来规划三大核心议题,系统梳理了2024学年学育工作成效,并就学生培养体系优化展开深入研讨。

辅导员陈曼首先介绍2022-2023级学业警示学生情况及原因分析,群体需加强学育导师介入频次,但通过“导师-学生”结对帮扶机制,个性化指导与自主努力协同,实现警示降级。之后介绍了2024级专业意向分析,为了增加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学院将系统推进学院走进书院“三维育人”方案,通过“生命科学微课题体验计划”、“导师茶话会:科学与人生”、“实验室开放日”等活动构建“启蒙-实践-对话”递进式培养场景,全面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与创新视野。郭惠芝系统解读了《求是书院三全育人导师激励办法》,重点对学科竞赛指导、学术论文发表、专题讲座开展及年度评优表彰等四大类育人成果设置梯度化激励标准,全面激发书院导师队伍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效能。

研讨环节,学育导师聚焦人才培养领域的核心矛盾,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建议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大二、大三专业课的分布结构,使其更加均衡合理,避免出现“前疏后密”的情况。二是针对实践赋能体系,建议构建贯穿学生培养周期的进阶式赋能机制。在科创竞赛指导方面,制定系统且连贯的指导方案,助力学生逐步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加强就业指导资源的更新与优化,使其能够精准对接企业的人才需求,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在会议总结环节,常非首先向全体教师的育人付出致以诚挚谢意,强调教师协同是构建优质育人生态的核心动能;她进一步强调,学育导师要坚持“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育人理念,以“一流专业”建设为牵引,深化“科教融合、师生共进”的培养模式,着力培育生命科学领域的领军领导人才;最后明确,学院将建立常态化建议反馈通道,系统梳理教师在课程建设、资源配置等领域的优化建议,稳步推进生命学院育人生态的迭代升级,和学生发展实现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