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当前位置: 学院新闻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张莹课题组承研的空间微生物科研项目圆满完成在轨试验

来源:    编辑:肖雯   审核:周连景   发布日期:2024-05-01

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张莹课题组承研的空间微生物科研项目顺利完成在轨实验。在轨采集的舱内环境样品货包和生物被膜培养芯片货包随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于东风着陆场。生命学院张莹课题组成员第一时间前往着陆场,完成了下行样品的回收工作。

此次在轨科研任务主要开展三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开展空间站舱内微生物生态学研究,重点关注舱内微生物的演替规律,该任务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前期张莹课题组多次采集空间站相关环境样品,持续跟踪空间站微生物的演替规律。二是利用北京理工大学前期自主研发的在轨微流控检测芯片装置检测舱内典型微生物,为空间站舱内微生物快速精准检测提供技术支持。三是联合江苏师范大学刘伟杰团队,利用北京理工大学前期自主研制的微生物培养芯片载荷开展空间生物被膜形成分子机制研究。

微流控检测模块装置货包和生物被膜培养芯片货包于2024年1月17日搭载“天舟七号”货运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在轨期间,课题组师生在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对实验进程进行了全程连续监控,在神舟十七号乘组航天员的协助下进行了多次天地协同操作,在轨试验进展顺利。此次随神舟17号载人飞船下行的是舱内样品采集货包和生物被膜培养芯片货包,样品已经第一时间抵达地面实验室,经初步鉴定芯片结构及其内部微生物状态完好。后续张莹课题组将联合江苏师范大学刘伟杰团队开展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理代谢和信号分子调控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预期将为空间微生物演替规律、微生物污染溯源和空间生物被膜防控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另有两模块装置货包仍在轨继续开展后续实验并择机下行。

我校生命学院张莹课题组长期从事空间微生物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和国家载人航天领域项目等,先后开展了包括空间微生物生态、检测、腐蚀、代谢等多项空间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科研成果为制定中国空间站的微生物安全防控策略与构建防控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获得空间站项目办及航技项目办的高度认可。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空间微生物领域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4篇,以第一专利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