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王秀杰研究员来北京理工大学开展“高水平学术前沿”学术报告

编辑:肖雯   审核:常非   发布日期:2025-09-11

为加强学术交流,应生命学院霍毅欣教授邀请,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王秀杰研究员于9月11日带来了题为《From Bioinformatics to Biofabrication》的学术报告。报告由霍毅欣教授主持,近40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报告。

王秀杰研究员主要从事RNA调控相关的生物信息学与实验生物学研究。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对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的获得与维持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的microRNA、lncRNA等非编码RNA,阐明了R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修饰对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的影响与机理。近年来也开展人类多组织拟胚胎体外模型的构建和基于3D打印的心脏组织构建研究。

本次报告介绍了非编码RNA和N6-甲基腺苷(m6A)修饰的新功能和调控机制,器官组织的3D打印技术,以及一种新型人类多器官发生模型(huMO)的建立。报告主题新颖,激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同学们思维活跃,大胆提问,师生之间进行了热烈的学术讨论。本次报告拓宽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活跃了大家的学术思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附:王秀杰研究员简介

王秀杰,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零一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RNA调控相关的生物信息学与实验生物学研究,近年来也开展人类多组织拟胚胎体外模型的构建和基于3D打印的心脏组织构建研究。发表SCI论文120余篇,他引17000余次,H-index为57,多项工作得到ScienceNow, Nature Review Genetics等科技媒体的推荐,一项成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现任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功能基因组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分会会长等职务。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曾获得“中央国家机关五四奖章标兵”、“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获得首届“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创新突破奖”、第八界“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和2022年度3D Pioneers Challenge MEDTECH奖。2014年和2016年分别作为第二完成人和第四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