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学院生态科考从2002年开展至今,已有19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系统的实践方案和长效机制。本次赴延安市生态科考团由生命学院2020硕士第二党支部成员包括李泽宇、赵俊天、姚韵楚、梁钰、李晓雅、刘梦瑾、李佳雨及物理学院2021级研究生白江跃组成,指导老师为生命学院团委书记陈曼。本次赴延安社会实践为期5天,围绕延安精神的继承与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及生态科考等课题,以社会调查、生态科考、体验观察等形式,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红色足迹,走访革命旧址,在实践中学习党的历史、淬炼党性、坚定信仰。生命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社会实践成为师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互动平台,激励青年学子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知校史,用红色基因熔铸理想信念
6月30日,赴延安生态科考团全体学员前往学校校史馆参观学习八十余年红色校史。回望北京理工大学的发展史,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北理工“延安根,军工魂”的红色基因早已刻在每个北理工学子的心里。
陕西延安,是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延安自然科学院”的诞生地。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北京理工大学就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走出了一条为国家培养红色工程师的育人之路。生命学院生态科考团重回燎原故土,再觅星火起源,与先行者对话,感悟红色革命岁月,做新时代的红色基因传承人。
学党史,以红色文化涵育时代新人
7月5日,生命学院赴延安生态科考团举行发团仪式。本次仪式确定延安精神为实践基调,以其内容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分支主题展开社会实践。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对共产党人来说,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史、借鉴党史,在感悟百年历程、伟大成就、优良作风和宝贵经验中汲取智慧、提高能力。以此为重要指导思想,生命学院赴延安生态科考团组织成员观看北理工大型原创电视纪录片《红色育人路》。北京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红色育人路》站在中国共产党创办和领导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高度上,聚焦北京理工大学80年辉煌的办学实践,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最终走出一条“红色育人路”。
传精神——让红色记忆激发使命担当
延安,是曾经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和总后方,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的革命老区。这里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积淀着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为深刻体会延安精神的具体内涵并为日后实践作出正确指导,生态科考团与陕西省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开展了关于延安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座谈会。出席本次座谈会的有综合科科长王璟、编辑部科长苗生顺、宣教科科长牛娜、副研究员高慧琳、课题科副研究员刘小龙等。在本次座谈会上,延安精神研究会向我们充分阐述了延安精神的具体内涵和时代意义,并赠送了研究会出版的系列读物。
生命学院赴延安生态科考团第一站来到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延安自然科学院”,这是一所诞生在烽火岁月的高校。站在伟人丰碑前,科考团成员肃然起敬,瞻仰他们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牺牲精神,身为北理工的学子感到了由衷的自豪。吾辈必当坚定正确的政治放向,做新时代的红色基因传承人。
中共中央书记处曾在枣园革命旧址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生命学院生态科考团参观五大书记旧居,感悟时代伟人在艰苦年代勤俭节约,自力更生的生活作风。在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见证了当年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团队全员深受感染,在南泥湾党徽广场庄严宣誓。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队员们重走老一辈革命家从“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到“八载干戈仗延安”再到“转战陕北,夺取胜利”的曲折革命道路。在杨家岭革命旧址毛泽东种过的菜地旁看到了茁壮生长的蔬菜,也看到了延安精神的种子,孕育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辈更当不忘来路,摆脱冷气向上走,担大任,行大道。
生命学院生态科考团仰望巍巍宝塔山,俯瞰滚滚延河水,在中国革命母亲河之上寻找红色印记,缅怀党中央在延安的革命业迹;在九层塔顶之端鸟瞰革命圣城,怀念延安岁月,歌颂延安精神;在崇高党性的指引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生命学院生态科考团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来到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一同感受1969到1975年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在这里,形成了具有超越时空恒久价值的梁家河精神,它是我们党的领袖成长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范,是对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
办实事——高校技术助力老区生态环境建设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延安宝塔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黄帝陵是中华人民的精神标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延安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延安市矿产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繁多,累计退耕还林1077万亩,森林覆盖率53.1%,2020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9天。延安市坚决推进"碧水、蓝天、青山、净土”保卫战,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用生态环境建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年延安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577元、12845元,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命学院生态科考团来到南泥湾,调研千亩稻田;走进梁家河,追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起点;登上乾坤亭,眺望黄河古道;丈量延河东流之路,接受中国革命“母亲河“精神的涤荡。队员们在南泥湾、梁家河、乾坤湾清水湾、延河等地方开展了水质、土壤取样检测和环境考察。物理学院韩俊峰老师团队研发的纸微流控芯片为水质检测提供的技术支持。通过计算机学院研发的手机APP对纸芯片检测区域拍照,进行图像处理,实时获取检测结果,使用方便,成本低,省时省力,结果准确。生命学院生态科考团对相关工作人员展示纸芯片的使用方法和检测效果,将高校先进技术应用于地方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助力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
路人说——党的领导指方向,延安精神放光芒
张思德消防服务队队员:“群众有危难,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及时的伸出援助之手冲锋在前,为人民服务。”眼科医生:“虽然我是一名眼科医生,但是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在我的工作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锻炼自己的技术能力,其次是做好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帮助病人早日康复。”老革命:“希望你们能够早早学会两种本领。一种本领就是松树的本领,松树,特别是高山上的松树,不怕刮风下雨,冬天也巍然直立,四季长春。再一个是柳树的本领,柳树是插在哪里就在哪里活,走到夏天,生长茂盛,十分的可爱。希望你们能够早点学会这两种本领,为人民服务。”
队员说——忆峥嵘岁月,做时代新人
刘梦瑾:2021年7月5日我们满怀欣喜与期待,踏上了延安这片土地,开启了我们为期五天的难忘旅程。在延安的这几天,我参观了延安自然科学院、南泥湾、枣园、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等多个革命旧址,对延安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里的红色氛围,街上随处可见飘扬的五星红旗,来自全国各地的旅客来这里参观学习领悟革命精神。延安这座坐落在西北黄土高原的古老城市,因为在中国革命史上的神圣地位被永远载入中国革命史册,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要好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份精神,好好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时代重任。
姚韵楚:延安的六天之旅,收获颇丰。我们初到延安,对这里的一切充满未知。我们一起在《延安,延安》大型情景剧演出中为共产党的信仰而落泪;我们一起领略了枣园革命旧址的风貌,了解那段党中央在陕北的艰苦岁月;我们一起采访延安老党员,与延安精神研究会展开座谈会,一起学习延安精神;我们在杨家岭参观中共中央七大会址,了解那段大生产运动历史;我们参观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旧居,了解梁家河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的爱民情怀...我们青年学习奔赴,学习延安精神,未来我们会将在这里学到的知识,融入自己的学习工作中,积极向上,展现年轻一代的朝气!
白江跃:短短的五天行程,从延安自然科学院旧址到革命纪念馆,再到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以及南泥湾、乾坤湾、梁家河……这一个个历史丰碑,篆刻着伟人们为新中国奋斗的痕迹,仿佛把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使我在思想上、心灵上都有了很大的触动和提高。告别革命圣地,辗转深思,那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在我的脑海里时隐时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们更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通过不懈努力,把每一项工作任务做好、做细、做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李泽宇:“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这是诗人笔下的延安,同时也牵动着每一个共产党人的心。此行前往延安,亲身体会到了延安浓郁的革命文化,也体会到了延安人民的纯朴热情。在各个革命旧址中追寻老一辈共产党人在延安的脚步,也在街头小巷看到了新时代延安新风貌。这里孕育的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传承和弘扬的精神。重回延安自然科学院,学习校史;走进知青旧居,传承知青精神。作为北理工一名学子,必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觉悟,刻苦钻研,为祖国科技发展助力。
李佳雨:“愿以党心照我心,不服家国不服卿”。五天的社会实践让我学到了很多,感触颇深。在这样一个遍地红色传承的城市里,我看到各色各样的人用行动和话语践行着延安精神;在这样一个满城红色精神的熏陶下,我学到了“艰苦奋斗、自立根深”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服务精神以及“解放实现、实事求是”的实干精神。遥想当年无数革命先辈心向党徽,无坚不摧的从这片土地上崛起,带着赤诚的革命之魂向祖国各地播撒希望和奋斗的种子;如今,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我辈青年秉持希望的火种重归故里,瞻仰来时的坎坷曲折,更加坚定内心的追求向往。生不逢革命岁月,亦有壮志报华夏;一人力虽轻且薄,也全心全意求无愧于心,无愧于党。
梁钰:在建党百年的今天,回眸党史,展望未来,深感延安精神的伟大意义,也深感延安在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使命。延安精神是延安人民的精神基因,我们要通过学习,不断去激活它,使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大力传播,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时代新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北京理工大学就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走出了一条为国家培养红色工程师的育人之路。作为生命学院的学子,我们更应响应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将科研与国家发展计划紧密结合,向先辈致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献出自己的力量。
赵俊天:此次延安之行,是我们北理学子的寻根之旅,更是寻找自我之行。延安杨家岭是党中央领导人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延安枣园,见证中国革命的胜利征程;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感受中国革命的不易。延安行中,我们在杨家岭邂逅了一位九十多岁老党员,在子女的陪伴下四十多年后重新回到了杨家岭,这位老党员希望我们青年党员具有松树精神和柳树精神。翻开中国的革命近代史,延安这个名字永远都闪耀着光辉,对他的功绩怎么评价都不过分。延安之行使我们受到了一次生动的党性教育。艰苦奋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服务。